- 随着加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16-2018年,加密期权市场迎来了重要的成长规范阶段。
- 这一时期,更专业的加密期权交易平台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平台在交易界面、操作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且相对安全的交易环境,使得加密期权交易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
- 2016年,今天的加密期权龙头—Deribit推出了期权交易,这一举措对加密期权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John Jansen和Marius Jansen两兄弟是Deribit的创始人。
- John Jansen此前在荷兰交易平台担任期权做市商,积累了深厚且专业的期权交易相关经验。在传统金融领域的这段从业经历,使他对期权市场的运作机制、定价模型、风险管控以及交易策略等方面有着深入透彻的理解。他熟悉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合理的买卖报价来维持市场流动性,同时实现自身的盈利目标,并且精通应对各类潜在的交易风险,保障交易业务的平稳开展。
- 随着加密市场在2010年代逐渐兴起并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潜力,John Jansen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新机遇。尤其是看到加密币价格波动剧烈,投资者迫切需要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而期权这一在传统金融市场已被验证有效的工具在加密领域却尚处空白。
- 在共同创立的Deribit中,John Jansen凭借其专业的期权知识和做市商经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参与构建了Deribit的核心交易系统,确保Deribit能够提供高效、稳定且符合市场规律的期权交易服务。例如,在设计交易撮合机制、制定合理的保证金要求以及优化价格发现流程等关键环节,都融入了他的专业见解,使得Deribit从一开始便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 Marius Jansen作为最早一批涉足“大饼”投资的参与者,亲身经历了加密市场早期发展过程中的诸多起伏。他见证了“大饼”价格从默默无闻到逐渐攀升,又遭遇如门头沟事件等带来的剧烈波动,深切体会到加密市场那远超传统金融资产的高波动性以及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风险。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他意识到单纯依靠现货交易很难有效地管理和对冲这些风险,进而萌生出为加密市场引入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想法。
- 鉴于哥哥John Jansen在期权领域的专业背景,Marius Jansen看到了在加密市场开展期权交易业务的广阔前景,坚信这将填补市场的一大空白,满足众多像他一样的投资者对于风险对冲的迫切需求。
- 在发展过程中,Marius Jansen积极参与Deribit的运营和推广工作。他凭借自己作为投资者的视角以及对加密市场的深刻理解,在产品设计方面提出诸多贴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建议,确保平台提供的期权产品能够切实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 同时,他也在拓展用户群体方面贡献力量,通过参与各类行业会议、与潜在投资者交流沟通等方式,向更多人介绍Deribit的优势和价值,助力Deribit在加密期权交易市场逐步站稳脚跟。
- Deribit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架构和丰富的产品种类、快速顺畅的交易流程以及简洁直观的界面设计迅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的用户和资金流入,涵盖了个人投资者、专业交易团队、量化投资机构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等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
- 随着用户数量持续的不断积累,Deribit的交易活跃度持续攀升,交易规模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截止到今天,Deribit在“大饼”和“姨太”期权市场占据超过85%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加密期权交易平台,其交易规模和流动性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Deribit的快速发展壮大,也促使了其他交易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产品竞争力,推动整个加密期权市场向更加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
- Paul Chou于2013年创立了LedgerX ,他在金融和加密领域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致力于打造出符合监管要求同时能满足市场对于加密币衍生品交易需求的专业平台。
- LedgerX从创立之初便聚焦于加密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领域,立志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同时又符合传统金融监管要求的交易平台。在2016-2018年期间,其核心业务主要围绕“大饼”展开,具体涵盖“大饼”掉期交易以及“大饼”期权交易。
- 在这一阶段,LedgerX积极搭建自身的交易技术架构,确保交易的高效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利用在当时的先进加密技术和匹配算法来保障用户的交易体验。也在不断完善内部的风控体系,鉴于加密市场本身的高波动性,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对于保障平台的可持续运营以及保护投资者权益至关重要。同时,它还在持续与监管机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获得更多合规运营的许可,以便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 2017年,LedgerX成功获得了由迈阿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汇银区块链风险投资提供的1140万美元的B轮融资。同年7月份,LedgerX获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批准成为SEF(交易平台Swap Execution Facility)和DCO( 清算机构Derivatives Clearing Organization),第一个以“大饼”实物交割的“大饼”期货被批准。
- LedgerX在这场角逐中比其他竞争对手率先拿到“大饼”期货入场券,这一里程碑事件使其备受瞩目。这意味着它在合规开展“大饼”衍生品交易方面获得了官方认可,为后续全面拓展”大饼“期权业务奠定基础。
- 此后,它更加积极地筹备并推进“大饼”期权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CFTC的要求不断完善交易规则、清算机制以及投资者保护措施等内容。在2017年10月,开始提供“大饼”期权交易服务,2017年11月,就启动了首个长期交易的“大饼”期货期权。
- 这使得LedgerX成为第一个获得官方批准在美国提供“大饼”期权交易的平台,为加密资产衍生品市场提供了合法性和合规性。这对于吸引传统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机构投资者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参与者通常只在合规的市场中进行投资。
- 2017年12月,芝加哥期权交易平台(CBOE)—这家在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久负盛名且极具权威性的大型正规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大饼”期货交易,此举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加密币被视为一种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并且值得被主流金融市场所接受。
- 回顾当时金融环境,加密市场高速发展,“大饼”价格一路狂飙,吸引全球众多投资者关注。但繁荣表象下,加密市场面临诸多困境与争议。
- 它基于去中心化架构,缺乏国家主权信用背书,价值衡量标准模糊、波动大,被传统金融界视为高风险投机资产。另外,市场监管薄弱,交易规则不完善,透明度有限,阻碍者加密币融入主流金融体系,令潜在专业投资者却步。
- 不过,加密币依托的区块链技术有创新性及潜在应用价值,部分敏锐的金融机构意识到,若将其纳入传统金融衍生品交易框架,或能规范市场并挖掘巨大商业机遇。
- 正是在这样复杂且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芝加哥期权交易平台(CBOE)凭借自身在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决定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率先涉足“大饼”衍生品领域,推出“大饼”期货交易。其目的在于利用自身成熟的交易机制和监管合规体系,尝试为“大饼”这一新兴资产赋予更为规范、透明的交易属性,进而探索其在主流金融市场中的合理定位与发展路径。
- 期货交易作为一种成熟且高度规范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形式,其核心在于以特定的标的资产为基础,通过合约的形式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进行买卖操作。而CBOE将“大饼”列为期货交易的标的资产,意味着从专业的传统金融机构的视角出发,“大饼”已经开始具备了能够被纳入金融交易体系进行标准化操作的基本属性,即被认可为一种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 芝加哥商品交易平台(CME)是全球金融市场中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老牌交易机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行业积淀。它在传统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早已建立起了卓越的声誉,涵盖了众多领域如农产品、能源、金属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的期货、期权交易等。
- 凭借其专业的交易平台、严谨的风控体系、完善的清算机制以及广泛的市场参与者网络,CME一直是全球众多投资者、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重要场所,其一举一动都备受金融界关注,所制定的交易规则和行业标准也常常成为其他交易平台借鉴和参照的范例。
- 在相同的大背景下,CME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的丰富经验,看到了”大饼“作为一种新兴资产纳入传统金融衍生品交易框架的可能性与潜在价值,决定同CBOE一样,迈出关键的一步,推出”大饼“期货合约。
- 在2017年底推出了”大饼“期货合约,成为了主流金融市场参与加密币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标志。
- CME作为主流金融市场的重要代表,其入场为未来加密期权市场增强了合法性背书,吸引了众多传统投资者与大量资金流入,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认可度和流动性。
- 虽然CBOE和CME在2017年推出加密期货产品,但它们的入场首先是从认知层面强化了加密币作为可交易金融资产的属性,打破了传统概念主流金融市场与加密币之间的隔阂,吸引更多传统投资者关注加密领域,为加密期权储备了潜在参与群体。
- 另外,搭建的完善交易基础设施、成熟的交易规则以及严格的监管体系,也能直接为后续加密期权交易系统所借鉴沿用。让市场对加密币价格波动等特性有了更深入了解,也为加密期权定价、合约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实践参考。
- 交易合约标准化
在加密期权行业发展的早期,由于整个市场尚处于新兴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行业标准和统一的监管框架,加密期权交易合约呈现出形式极为多样且混乱无序的状态。不同的交易平台出于各自的业务逻辑、技术水平以及对市场的理解,制定出的合约条款往往大相径庭。
例如,在期权类型方面,虽然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是常见的基本类型,但在具体的合约中,对于何种情况下触发行权、行权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的权利义务细节,不同平台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行权价格的确定更是缺乏统一规范,有的平台可能根据自身的定价模型随意设定,缺乏透明度和市场公认的依据;到期日的设置同样参差不齐,有的合约期限极短,有的又过长,而且对于到期日如何计算、到期后的后续处理等问题都没有统一的规则。
然而,在这一阶段,行业逐渐认识到了标准化合约的重要性。通过统一合约的关键要素,如标的资产的定义与范围、期权类型(看涨或看跌)、行权价格的确定方式、到期日的规范设置等,使得交易双方在进行交易时能够基于相同的合约框架进行操作。
Deribit作为加密期权领域较为活跃且极具影响力的平台,在这一时期大力推出期权产品,并致力于推动合约标准化。Deribit参考传统金融市场成熟的期权合约框架,结合加密币的特殊情况,对其推出的期权产品合约进行了标准化设计。
例如,在标的资产方面,明确以”大饼“、”姨太“等主流货币为核心标的资产,清晰界定了其具体的计量标准和涵盖范围;对于期权类型,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看涨、看跌期权分类,并详细制定了每种类型期权在行权条件、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具体细则。
对到期日也进行了规范设置,按照固定的周期(如月度、季度等)来设定不同期限的期权到期日,并且明确了到期后的交割方式、结算流程等关键环节,使得整个合约框架清晰、完整。
另一方面,LedgerX在获得加密期权监管批准后,其运营更加注重合规性和专业性,积极响应行业对于合约标准化的需求。它所提供的”大饼“期权合约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标准化合约模式相契合。
在到期日方面,LedgerX同样采用了规范化的设置方式,与市场上常见的金融交易周期相匹配,方便投资者根据自身的投资计划和市场预期来选择合适的到期日合约。而且,LedgerX在合约中明确了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合约签订、持有期间到行权或到期结算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且清晰的规定,使得投资者在参与交易时能够清楚知晓自己的权益保障和责任范围。
此外,像芝加哥期权交易平台(CBO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平台(CME)推出加密期货产品这一举措,虽然看似是针对期货领域,但实际上也对加密期权交易合约的标准化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影响。CBOE和CME在传统金融市场中本就是行业标杆,它们有着成熟的交易合约设计和管理经验,在进入加密币衍生品领域后,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引入进来。
- 定价机制更完善
价格形成机制的规范化同样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进展。此前,加密期权价格的形成较为混乱,当时并没有成熟的、被广泛认可的定价模型应用于加密期权领域,因此容易受到市场操纵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传统金融市场中有着如Black-Scholes模型等完善的期权定价工具,但由于加密币与传统金融资产存在诸多本质区别,这些既有模型无法直接套用。
Deribit深知合理定价对于产品成功以及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其金融团队和技术专家深入研究加密市场特性,着手构建更贴合加密期权的价格形成机制。
他们以传统金融市场中的Black-Scholes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到加密币价格波动剧烈这一特殊性,对模型中的波动率参数进行了重点优化。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价格数据,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GARCH模型等,对加密币的波动率进行精准估算,并将其动态地融入到定价模型中,使期权价格能够更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的波动预期。
同时,对于无风险利率这一难题,Deribit参考了多个类似的无风险投资回报率指标,结合加密市场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内普遍认可的市场平均利率情况,制定出一套适用于自身平台的无风险利率估算方法,以此来完善定价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
在考虑时间价值方面,Deribit根据加密期权合约的不同期限特点,分析不同时间段内市场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对传统的时间价值计算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期权价格能够合理体现随着时间推移所蕴含的价值变化。
通过这些努力,Deribit构建起了一套相对完善且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加密期权定价体系,为其平台上的期权交易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价格参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行业内其他平台对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视和改进。
规范价格形成机制也是LedgerX重要举措之一。鉴于其要在监管框架下开展业务,需要向投资者提供透明、合理的交易价格,因此LedgerX积极借鉴传统金融市场的成熟经验,并结合加密币的特殊属性来优化定价模型。
在参考Black-Scholes模型时,LedgerX针对加密市场价格跳跃性强、分布非正态等特点,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例如,采用了更能适应厚尾分布的随机波动率模型(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来替代传统模型中相对简单的波动率假设,以更好地捕捉加密币价格波动的复杂性。
同时,在确定无风险利率时,LedgerX与专业的金融研究机构合作,深入分析加密市场中资金的安全收益水平,综合考虑诸如稳定币的收益率、大型加密币托管机构提供的保底收益等因素,估算出一个相对合理且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无风险利率值,用于定价模型之中。
此外,LedgerX还利用自身积累的丰富交易数据,不断对定价模型进行回测和验证,根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模型中的参数,确保所给出的期权价格能够紧密贴合市场供需关系以及风险状况的变化。
通过这种严谨的定价机制,LedgerX为机构投资者和专业交易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透明的交易环境。
CBOE和CME在传统金融市场中有着深厚的定价理论和实践基础,它们所采用的成熟定价模型以及严谨的价格形成流程,为加密期权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范例。
在推出加密期货产品时,它们同样需要解决类似的问题,即如何在加密币这一特殊资产背景下,合理确定价格并保障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运用定价模型时,它们会根据加密币价格波动特点,对传统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细致的校准和优化,使其更符合加密市场的实际情况。这一过程让加密期权市场从业者看到了将传统金融定价智慧与加密币特性相结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而且,CBOE和CME在市场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它们对于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视以及所展示出的专业做法,促使加密期权交易平台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和完善自身的定价模型,加速了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化的价格形成机制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