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球金融浪潮下,稳定币如何逆袭成金融新基建?

发布日期:2025-07-28 15:35:25   浏览量 :25
发布日期:2025-07-28 15:35:25  
25


引言:全球稳定币发展全景

- 2025年,全球稳定币市场以2300亿美元市值撕开传统货币体系的裂缝,成为大国博弈的「数字战场」。


 

- 代码美元

美国凭借《GENIUS法案》将美元霸权推入链上时代——强制要求合规稳定币100%锚定美债或现金,使USDT、USDC等头部项目成为「数字美债代理人」,仅此两类资产即持有超1500亿美元美债,相当于沙特外汇储备的1.5倍。这场「代码美元」革命不仅支撑着美国36万亿美元债务循环,更通过Solana、Base等高性能链使跨境支付成本碾压传统系统,悄然重塑SWIFT体系的权力版图。  

 

- 全球博弈

然而,美元并非唯一主角。香港以《稳定币条例草案》打造人民币国际化「数字跳板」,允许京东发行港币稳定币JD-HKD并与数字人民币互通,试图在亚洲构建美元替代网络;欧盟借MiCA法规筑起「欧元护城河」,限制非欧元稳定币单日交易量不得超500万欧元;而新兴市场的挣扎更具悲情色彩——尼日利亚依靠USDT58%的市占率对冲本币通胀率,却也导致了资本外流加剧,暴露「去美元化」的脆弱性。

 

这场竞赛的本质,是旧秩序捍卫者与数字新贵对「未来钱袋」的终极争夺:当稳定币年交易量(35万亿美元)超越Visa,其已非单纯支付工具,而是演变为平行主权货币的「数字债务帝国」。  

 

- 为什么是2025

2025年稳定币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实则是三重临界点的共振:监管铁幕(《GENIUS法案》与MiCA全面生效扫清合规障碍)、技术-金融闭环(RWA模式将美债收益嵌入稳定币协议,吸引Black Rock等巨头携巨资入场)、地缘避险狂潮(土耳其里拉年内贬值40%迫使民众拥抱USDT)。

 

- 美债陷阱

但狂欢背后,1500亿美元美债锚定的稳定币储备正将全球数字经济拖入「美元债务陷阱」——一旦赎回触发美债抛售螺旋,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或将引爆比特世界与法币体系的双重震动。当代码成为主权货币的终极载体,人类是否正在重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答案,或许就藏在本轮稳定币狂潮的暗涌之中。

 

- 全球动态

当稳定币的合规化浪潮与地缘金融博弈在2025年激烈碰撞,这场无声的货币革命已悄然渗透至全球商业的毛细血管——从Meta的创作者打赏到亚马逊的供应链结算,从摩根大通的机构清算到尼日利亚民众的抗通胀储蓄,稳定币不再仅是技术极客的试验品,而是重塑支付、贸易甚至主权货币竞争力的战略工具。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整理2025年(截至5月)全球稳定币市场的具体动态,从国家政策到企业布局,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反应,全面展现这场“数字币战争”的前沿阵地。

 

无论是香港的JD-HKD、美国的《GENIUS法案》,还是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加密布局,这些具体案例都将为引言中的宏观趋势提供生动的注脚,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稳定币如何在2025年成为全球经济变革的重要推手。

 

 

传统企业

- Meta(Facebook)

Meta(前身为Facebook)是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旗下拥有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社交平台,近年来积极拓展元宇宙(Metaverse)和金融科技领域。

 

在加密布局上,Meta于2019年推出全球稳定币项目Libra(后更名Diem),但因监管压力于2022年终止。

 

  • 与Stripe合作测试稳定币打赏

2025年3月18日,Meta宣布联合支付巨头Stripe在Instagram测试USDC打赏功能,创作者可即时兑换成法币。试点首周交易量突破500万美元,但欧盟监管部门以"未获EMI牌照"叫停该服务。Stripe CEO表示:"社交平台+稳定币是跨境小额支付的终极解决方案。"

 

  • 与Circle合作测试稳定币打赏

2025年5月,科技巨头Meta被曝正在与Circle等加密公司秘密测试稳定币支付方案,计划将其整合到Instagram创作者打赏系统中。

 

知情人士透露,该功能可能使用USDC进行即时跨境结算,Meta金融科技负责人表示"社交平台需要更高效的微支付工具"。若落地,这将成为主流社交平台首次大规模采用稳定币。  

 

  • 计划集成USDC/USDT支付

2025年5月,据《财富》杂志援引匿名消息,Meta正计划在旗下社交平台(Facebook、Instagram)中集成USDC和USDT支付功能。用户可通过稳定币进行点对点转账、电商购物及游戏内购,初期将支持美国、印度等市场。

 

Meta区块链负责人David Marcus表示,此举旨在“让10亿用户轻松触达加密币”,但需先解决监管合规问题。Tether首席技术官Paolo Ardoino对此表示欢迎,称USDT的日均交易量已达800亿美元,Meta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稳定币的主流化”。

 

- 亚马逊(Amazon)

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公司之一,由杰夫·贝索斯于1994年创立,现由安迪·贾西领导,业务涵盖电商、人工智能、物流及AWS云计算服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1,556亿美元,市值突破2.1万亿美元。

 

2025年5月,美国国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NCPPR)提案建议亚马逊将至少5%资产(约292.5亿美元)配置为BTC以对冲通胀风险,并引用MicroStrategy、特斯拉等案例论证其保值潜力,但亚马逊尚未正式回应。

 

亚马逊近年来正逐步推动加密币与实体商业的融合,未来或成为加密主流化进程的关键力量。

 

  • 开放部分供应商用USDC付款

2025年5月10日,亚马逊向50家北美供应商开放USDC付款选项,结算周期从30天缩短至实时到账。参与供应商透露:"节省的财务成本让利给了采购价",但亚马逊强调"暂不向消费者推广"。

 

  • 推出稳定币开发工具包

2025年5月12日,亚马逊云服务(AWS)正式发布Blockchain Stablecoin Launchpad,这是一个面向企业的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传统公司(如零售、物流、游戏等行业)快速部署符合监管要求的稳定币系统。

 

该工具包提供智能合约模板、合规框架集成(如KYC/AML)、多链部署(ETH、Avalanche、Polygon等)以及实时储备金监控功能,大幅降低企业进入稳定币领域的开发门槛。

 

Gartner分析师认为,AWS的入局标志着稳定币技术从“极客玩具”转向“企业级基础设施”,预计2025年内将吸引超200家企业部署私有稳定币。

 

- 沃尔玛

沃尔玛(Walmart)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巨头之一,成立于1962年,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业务涵盖实体零售、电子商务、物流及供应链管理,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1,656亿美元,市值超7,675亿美元。

 

  • 沃尔玛墨西哥USDC结算试点

2025年3月28日,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宣布在墨西哥分公司试点使用Circle的USDC进行供应商结算。首批参与试点的20家供应商反馈,结算时间从原来的5-7天缩短到2小时内完成。

 

沃尔玛全球财务总监表示:"这显著改善了我们的现金流效率。"不过分析师指出,该试点目前仅覆盖约3%的墨西哥供应商,全面推广仍需时日。

 

沃尔玛计划2025 Q3将试点扩展至中美洲供应链,并探索USDC与自有稳定币(如专利中的沃尔玛币)的混合结算模式。

 

- 丰田(Toyota)

丰田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对加密币及区块链技术持务实探索态度,聚焦技术应用而非短期投机。早期于2020年与日本交易平台DeCurret合作试点内部数字币,供2,500名员工兑换福利积分(无法兑换日元),并成立丰田区块链实验室,推进供应链透明度与车辆生命周期管理。

 

  • 在供应链中引入稳定币支付

2025年1月9日,丰田汽车正式宣布与某区块链技术公司(具体名称未公开)达成合作,计划在跨境零部件采购中试点稳定币支付。尽管具体稳定币类型未公开,但行业推测可能采用USDC或日元稳定币,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并缩短结算周期。

 

供应链专家认为,制造业巨头的入局可能推动稳定币在B2B场景的标准化应用,尤其在日本修订《支付服务法》允许稳定币用于企业间结算后。

 

- 索尼(Sony)

索尼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与娱乐巨头(成立于1946年,业务涵盖消费电子、游戏、影视、音乐及金融服务,2023财年净利润达9706亿 日元),在加密领域采取务实探索策略,聚焦区块链技术与娱乐生态的深度整合。2025年推出基于ETH的Layer2网络Soneium以支持智能合约与数字资产交易,连接游戏、影视IP与金融服务,上线两周即吸引超170个项目入驻。

 

其战略核心是将区块链技术融入Play Station等生态,例如未来用户可通过Soneium使用索尼稳定币支付游戏资产,推动Web3技术与传统业务的协同创新。

 

  • 新加坡在线门店支持USDC支付

2025年4月2日,索尼电子新加坡公司(Sony Electronics Singapore)宣布与加密交易平台Crypto.com达成合作,正式在其线上商店Sony Store Online启用USDC(USD Coin)支付功能。

 

目前仅限在线商店购买电子产品、家电等商品,暂未覆盖线下门店。支付流程由Crypto.com提供底层支持,用户需通过其账户内的USDC进行支付,系统自动完成法币兑换与合规验证。Crypto.com于2023年6月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数字支付代币(DPT)服务许可,确保交易合法性与资金安全。

 

- Thumzup Media(纳斯达克代码:TZUP)

Thumzup Media是一家专注于社交媒体品牌营销的上市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其核心产品Thumzup平台通过现金奖励激励用户为广告主创作推广内容,通过创新平台连接广告商与普通用户,推动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商业化。业务覆盖洛杉矶、南佛罗里达等地的零工经济与数字营销市场。

 

该公司对加密币采取激进拥抱策略,自2024年起将BTC作为核心财务战略,2025年通过修订募资计划将最高融资额从2亿美元增至5亿美元,拟将90%流动资产配置为BTC。

 

  • 接收稳定币付款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Thumzup Media Corp宣布通过Stripe的加密支付平台接受广告商使用USDC等稳定币付款,扩展加密战略。

 

- Reelly Tech(阿联酋房产平台)

Reelly Tech是阿联酋领先的房地产B2B平台,成立于2020年,通过连接3万余名本地及国际房地产代理商,提供房产列表、AI解决方案、项目分析等服务,覆盖阿联酋约95%的房地产交易。该平台积极推动加密币与房地产的融合,其核心战略是通过与Tether合作引入USDT稳定币支付系统,简化跨境交易流程并降低结算成本。

 

  • 推动USDT房地产支付

2025年2月6日,Tether与阿联酋房地产B2B平台Reelly Tech签署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将USDT整合至房地产交易中。

 

阿联酋房地产平台Reelly Tech宣布与稳定币发行商Tether合作,允许购房者使用USDT支付房产款项。这一举措主要针对国际买家,通过USDT的即时结算和低手续费特性,简化跨境购房流程。

 

房地产专家指出,阿联酋作为加密币友好国家,其政策支持(如2025年6月前允许外币稳定币支付)为这类创新提供了土壤。尽管6月后政策可能调整,但短期内USDT仍将是跨境房产交易的重要工具。

 

- 美罗(新加坡老牌百货)

美罗(Metro)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品牌之一,创立于1957年,最初以纺织品零售起家,后逐步发展为涵盖高端奢侈品、家居用品及房地产投资的跨国集团。近年来,美罗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变革,于2025年联手加密支付平台dtcpay推出亚洲首个“链上商场”。美罗的转型既延续了其历史上“首家引入促销活动”、“首家邀请明星营销”等创新基因,也呼应了新加坡打造“全球加密之都”的国家战略。

 

  • 支持稳定币支付

2025年2月26日,新加坡老牌百货公司美罗(Metro)宣布成为本地首家支持稳定币支付的实体店,顾客可通过USDT、USDC和WUSD完成线上线下购物,未来还将接入FDUSD。

 

这一举措被视为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志性尝试,旨在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并提升跨境支付效率。美罗的选择反映了稳定币在东南亚高流动性需求市场的潜力,尤其是USDT在跨境交易中的广泛接受度。

 

- SPAR(全球连锁零售巨头)

SPAR是全球最大的食品自愿连锁零售集团,成立于1932年,总部位于荷兰。该企业以“联合协作”为核心理念,历史上通过整合区域零售商形成供应链优势。业务覆盖欧洲、亚洲、非洲和澳洲48个国家,拥有超13,900家门店。

 

  • 加密币支付试点

2025年3月15日,SPAR在瑞士“加密谷”楚格(Zug)的旗舰店启动加密币支付试点,成为首家支持BTC闪电网络(BTC)和USDC稳定币结算的欧洲大型商超。

 

瑞士“加密谷”楚格(Zug)是位于瑞士中北部的全球区块链与加密币核心枢纽,其发展始于2013年ETH基金会(Ethereum Foundation)的入驻,并因低税率(企业税14%,为瑞士最低)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的明确监管框架吸引超1,000家区块链企业,形成涵盖法律、金融、技术研发的全产业链生态。

 

楚格于2016年成为全球首个接受BTC支付市政服务的城市,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共治理,例如2023年成功测试基于ETH的区块链投票系统。

 

- 巴黎春天(Printemps)

巴黎春天是法国历史悠久的顶级百货公司,创立于1865 年,总部位于巴黎,以经营高端奢侈品和引领时尚潮流著称,旗下曾拥有Gucci 、YSL等品牌,现隶属于开云集团(Kering)。

 

近年来,巴黎春天积极布局加密支付领域,于2024年11月宣布与Binance Pay和金融科技公司yzi合作,成为欧洲首家接受加密支付的百货公司,支持BTC、ETH及与欧元、美元挂钩的稳定币EURI和USDC,覆盖法国境内20家分店。

 

  • 扩展稳定币支付至美国

2024年11月24日,巴黎春天百货宣布与Binance Pay和Lyzi合作,成为欧洲首家支持加密支付的百货公司,初期在法国20家分店试点BTC、ETH、欧元稳定币EURI和美元稳定币USDC结算。根据规划,该服务原定于2025年春季扩展至美国市场。

 

2025年春季(3-5月),巴黎春天百货宣布将稳定币支付服务从法国20家分店扩展至美国纽约旗舰店,支持EURI(欧元稳定币)和USDC(美元稳定币)结算。顾客可通过Binance Pay扫码完成交易,未来计划接入更多稳定币类型。

 

巴黎春天表示,此举是为了吸引年轻高净值客群,提升跨境购物体验。零售业分析师认为,奢侈品行业对稳定币的接受度提升,反映出加密币在高价值交易中的合规化趋势,尤其USDC的监管优势使其成为主流选择。

 

金融机构

- 贝莱德(BlackRock)
贝莱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5年管理着超过11.5万亿美元的资产,业务涵盖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及投资咨询等领域。

 

在加密领域,贝莱德积极布局,推出了包括BTC现货ETF(IBIT)和代币化基金BUIDL等产品,并通过连续增持BTC等举措,巩固其在数字资产市场的地位。贝莱德的加密布局不仅推动了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还通过合规化和技术创新。

 

  • 联合Frax Finance将BUIDL作为frxUSD储备

2025年1月2日,贝莱德与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Frax Finance达成合作,将BUIDL基金作为frxUSD的抵押资产之一,实现与美元1:1挂钩。该合作通过治理提案FIP-418完成,并计划向美联储申请主账户以提升合规性。

 

frxUSD用户可通过BUIDL底层资产获得收益,同时支持通过Paxos直接兑换为法币,历史数据显示,frxUSD价格波动控制在±0.5%以内,锚定效果优于部分算法稳定币。分析认为,此举标志着贝莱德加速将传统金融资产(如国债)与DeFi生态融合,进一步扩大其在稳定币市场的机构影响力。

 

  • 与Circle续签谅解备忘录

2025年3月,贝莱德(Black Rock)与Circle续签为期四年的谅解备忘录(MOU),明确贝莱德将优先管理Circle的稳定币储备资产,并承诺不开发与USDC竞争的支付稳定币。根据协议,Circle需将至少90%的USDC法币储备(不包括银行存款)交由贝莱德管理,而贝莱德则需在所有美元支付稳定币场景中优先使用USDC。此举被视为贝莱德对USDC市场地位的强力背书,同时巩固了双方在稳定币领域的战略合作。

 

谅解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简称 MOU)是一种非正式的协议或合同,通常用于商业、政府间合作或其他正式协议前的初步安排。MOU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双方在特定领域的合作意愿、目标和初步条款,为后续的正式协议奠定基础。

 

- 道富银行(State Street Corporation)

道富银行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巨头,成立于1792年,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以资产托管和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截至2022年底托管资产达36.7万亿美元,管理资产超3.5万亿美元。其业务覆盖投资管理、交易清算及全球托管服务,旗下SPDR标普500ETF(SPY)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ETF之一。

 

在加密领域,道富积极顺应金融融合趋势,通过旗下技术子公司(如中国道富杭州)探索区块链在资产托管和结算中的应用,并参与机构级加密币服务布局,例如为传统金融资产与加密市场的融合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但具体进展未公开详细披露。

 

  • 稳定币与区块链存款代币计划

2025年1月22日,道富银行宣布探索发行自有稳定币及区块链存款代币,后者将直接映射客户存款至区块链,实现链上即时结算。

 

道富高管称,此举可提升资金清算效率并降低跨境成本,未来计划与央行数字币(如数字港元e-HKD)系统互操作。

 

分析人士指出,道富银行凭借其庞大的客户基数和托管经验,有望通过存款代币降低跨境支付成本(预估可节省30%-50%),并吸引更多机构客户参与链上资产流动。这一动作被视为传统资管机构在合规框架下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尝试。

 

-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摩根大通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美国最大银行之一,业务涵盖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零售金融等六大领域,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达146亿美元。

 

尽管其CEO杰米・戴蒙长期对BTC持批评态度(称其为 “宠物石头” 并质疑其合法性),摩根大通近期仍顺应市场趋势,于2025年5月宣布允许客户通过账户购买BTC(不提供托管服务),并探索BTC ETF投资渠道。

 

此外,其区块链部门Kinexys(原Onyx)已处理超7000亿美元交易,且机构分析认为BTC下半年或跑赢黄金,若客户配置1%资产(基于4.1万亿美元AUM),可能带来410亿美元买盘。这一布局显示传统金融对加密币的谨慎接纳,尽管监管限制仍存。

 

  • 预测收益型稳定币增长

202年3月27日,摩根大通分析师发布报告,预测收益型稳定币(如Ethena的USDe)的市场份额可能从当前6%增长至未来高达50%。这一预测基于收益型稳定币在高利率环境下的吸引力,类似于传统的货币市场基金。

 

报告指出,收益型稳定币包括代币化国债,提供与传统金融产品相似的利息回报,除非监管政策发生变化,否则市场份额可能大幅增长。

 

  • JPM Coin应用规模持续增长

摩根大通于2019年推出的美元稳定币JPM Coin在2025年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日均交易量已突破10亿美元。该稳定币主要用于机构客户间的即时支付结算,合作方包括高盛、星展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等全球金融机构。

 

2025-Q1财报显示,JPM Coin支持的跨境交易和批发支付业务处理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其底层技术平台Kinexys(原Onyx区块链部门)成为机构级区块链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

 

尽管摩根大通CEO戴蒙对BTC持怀疑态度,但其对稳定币技术的投入凸显了其在合规金融工具领域的战略布局。

 

- 富达(Fidelity)

富达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公司,由爱德华·C·约翰逊二世于1946年在美国波士顿创立。截至2024年9月,其资产管理规模(AUM)达5.8万亿美元,托管资产(AUA)超15万亿美元,业务涵盖共同基金、退休计划、经纪服务、数字资产等领域。

 

富达以创新闻名,曾推出首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账户,并培育出彼得·林奇等传奇基金经理(管理麦哲伦基金期间年化收益29%)。

 

近年来,富达加速布局加密市场,2024年获批BTC ETF,2025年计划推出稳定币及更多加密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传统与新兴金融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 计划推出稳定币

2025年3月26日,富达宣布计划于2025年5月30日推出基于ETH的稳定币,竞争Tether(USDT)和Circle(USDC),为机构投资者和加密市场提供合规、透明的美元稳定币,并与其代币化国债基金(Tokenized Treasurys)形成协同生态。

 

据称,该稳定币已进入高级测试阶段,1:1锚定美元,储备资产为现金和短期美国国债,由自有货币市场基金(如FYHXX)托管,确保透明性和低风险。

 

富达计划通过tokenized US Treasury基金提供数字现金功能,符合特朗普政府的亲加密政策。行业观点认为,富达的入场将增强稳定币市场的可信度,但需面对现有巨头的激烈竞争。

 

- 美国银行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是全球金融业巨头,综合实力位居全球前列。其市值3,262亿美元,总资产规模达3.3万亿美元,位列美国第二大银行,并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8位。其业务覆盖全球77个国家,拥有超过5,700家分行和16,000台ATM机,服务超5,900万个人客户及80%的全球500强企业,零售网络规模全美第一。

 

  • 若国会立法通过将发行自有稳定币

2025年2月27日,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宣布“若国会立法通过将发行自有稳定币”,其CEO Brian Moynihan强调“银行级风控是稳定币市场缺失的一环”。

 

美国银行的稳定币计划以银行级风控为核心竞争力,旨在通过严格的合规框架(如100%美元储备、实时审计和反洗钱机制)填补现有市场的风控缺口。

 

Moynihan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等场合表示,稳定币需具备“类似货币市场基金或银行账户的安全性”,若监管明确,BoA将推出名为“BofA coins”的稳定币,直接锚定客户存款账户中的美元。

 

BoA拟通过稳定币强化跨境支付(尤其是国际贸易场景)效率,与PayPal、Tether等现有玩家竞争,并借助其1.9万亿美元存款基础吸引机构资金流入加密市场。

 

- 花旗银行(Citibank)

花旗银行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成立于1812年,前身为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历经多次合并后于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s Group)合并成立花旗集团(Citigroup),形成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及财富管理的全能金融集团。其核心理念以全球化布局与创新驱动为核心,业务覆盖近150个国家,为约2亿客户提供消费信贷、资产管理、跨境支付等多元化服务,并在中国等市场长期保持先发优势。

 

花旗银行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资产代币化,2023年9月推出专为机构客户设计的私有许可链Citi Token Services,提供跨境支付、流动性管理及自动化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并于2024年初联合Ava Labs等机构完成私募股权基金代币化概念验证,探索区块链提升资产流动性和交易效率的路径。花旗认为代币化将成为加密币的“杀手级应用”,并通过与瑞士数字交易平台SDX合作开发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项目,简化私募股权交易流程。

 

  • 预测稳定币总市值

2025年4月24日,花旗银行全球视角与解决方案部门(GPS)发布报告,将稳定币的发展类比为“生成式AI的ChatGPT时刻”,指出其正从加密交易向跨境支付、企业结算等领域扩展。

 

报告预测,在监管支持和机构整合的乐观情景下,稳定币总市值可能在2030年达到3.7万亿美元,而基本情景为1.6万亿美元。

 

花旗特别强调,美国《GENIUS法案》和欧盟MiCA框架的推进是稳定币合规化的关键驱动力,并预计稳定币发行方可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到2030年或持有超1.2万亿美元美债。行业认为,花旗的预测巩固了稳定币作为“数字美元延伸”的战略地位,并可能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布局。

 

  • 呼吁美国加速稳定币立法

2025年5月18日,花旗银行全球数字资产主管Ryan Rugg在2025年5月8日的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需尽快通过《GENIUS法案》以建立受监管的美元稳定币体系,否则可能失去数字美元主导权。

 

Rugg指出,目前美元稳定币占全球市场份额99%,其中Tether(USDT)持有985亿美元美债(2025年3月数据),已成为美债重要持有者。花旗建议立法应聚焦1:1储备短期美债和严格审计要求,以维护金融稳定。

 

-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渣打银行是成立于1853年的英国跨国银行集团,总部位于伦敦,核心业务聚焦亚洲、非洲及中东等新兴市场,以“稳健合规”与“创新驱动”为核心理念,历史上通过并购与区域深耕形成全球化布局优势。

 

在加密领域,渣打自2021年起探索合规路径,2024年6月率先宣布建立BTC与ETH现货交易平台,成为首家将加密币交易整合至外汇部门(伦敦)的全球性银行,并依托旗下Zodia Custody(托管)和Libeara(区块链代币化)子公司构建“托管-交易-资产数字化”全链条服务。

 

  • 支持新加坡StraitsX稳定币储备管理

2025年2月19日,渣打银行与新加坡持牌稳定币发行商StraitsX合作,为其美元(XUSD)和新加坡元(XSGD)稳定币提供现金管理与托管服务,旨在增强储备资产的安全性、透明度及机构级可靠性。

 

XUSD和XSGD均为1:1锚定法币的合规稳定币,储备金由短期政府证券及现金等价物组成,并存放于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中,符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稳定币监管框架。

 

渣打银行通过其全球银行业务网络与数字资产专业能力,为StraitsX提供链下法币通道的闭环管理,助力东南亚企业无缝接入合规数字支付生态,同时推动稳定币在跨境贸易、汇款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 计划发行港元稳定币

2025年2月28日,渣打银行(香港)、Animoca Brands和香港电讯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发行港元支持的稳定币,并向香港金管局申请牌照。此次合作结合了传统金融的合规优势、Web3生态的创新能力以及电信巨头的支付场景,被业内视为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零售场景落地的标杆案例。

 

渣打CEO比尔·温特斯表示,此举将“利用银行级基础设施推动香港成为全球数字资产中心”,而Animoca总裁Evan Auyang则强调这是“香港作为Web3枢纽的关键一步”。

 

-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

法国兴业银行是欧洲领先的金融集团之一,成立于1864年,总部位于巴黎,其核心理念为“合规创新”与“技术驱动”,在加密领域以子公司SG Forge为核心,持有欧盟电子货币牌照及法国数字资产服务提供商(DASP)牌照,构建“稳定币发行-资产代币化-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全链条战略。

 

  • 旗下SG Forge计划推出稳定币

2025年5月21日,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旗下加密子公司SG Forge计划在ETH网络推出美元稳定币。这将是全球首个由大型银行在公共区块链上发行的美元稳定币。该稳定币未来可能扩展至Solana等其他网络,以增强跨链互操作性和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SG Forge持有欧盟电子货币机构(EMI)牌照,并已通过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的合规要求。此前推出的欧元稳定币EURCV同样符合MiCA标准,储备资产中60%以上存放于欧洲银行,确保透明度和安全性。

 

新稳定币基于ETH网络,采用智能合约管理,初期仅面向通过KYC/AML审核的机构投资者,设计上可能延续EURCV的机制,例如需注册商授权的转账白名单功能(早期版本),但后期为符合MiCA要求已逐步解除限制。

 

-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MFG)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是日本第二大金融机构,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东京,核心业务涵盖银行、证券、租赁及信用卡服务,其核心理念为“稳健合规”与“全球化创新”。

 

  • 联手测试跨境稳定币平台Project Pax

2025年Q1,三井住友银行联合三菱UFJ银行、瑞穗银行启动跨境稳定币转账平台“Project Pax”的试点测试。该平台使用由SBI Holdings支持的区块链公司Progmat发行的稳定币,结合SWIFT现有API框架,解决反洗钱合规挑战。

 

试点计划在2025年内实现商业化,目标客户为跨境贸易企业。供应链金融专家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入局可能推动稳定币在东亚供应链场景的标准化应用,尤其在日元稳定币与美元稳定币的跨链结算方面具有潜力。

 

  • 开发企业级稳定币

2025年5月,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MFG)与美国区块链公司Ava Labs、数字资产托管平台Fireblocks合作开发稳定币,计划于2025财年下半年启动实证实验。该稳定币将锚定日元,主要用于企业间支付和供应链金融场景,储备资产将由日本国债和银行存款构成。

 

三井住友银行数字币部门负责人佐藤健太郎表示,此次合作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跨境结算效率”,并探索与数字日元(e-JPY)的兼容性。Ava Labs亚太区总监陈宇轩透露,基于Avalanche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可实现每秒1.2万笔交易处理能力,未来或拓展至东南亚跨境支付市场。

 

- 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

纽约梅隆银行是全球托管银行及资产管理巨头(全球托管规模超46万亿美元),由纽约银行与梅隆金融公司于2007年合并成立,其核心理念以“稳健合规”与“技术驱动”为核心,聚焦机构客户需求,构建“轻资本、重服务”的商业模式。

 

在加密领域,该行采取“基础设施优先”战略,自2022年获批成为美国首家托管BTC和ETH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后,2023年推出区块链实时净资产价值(NAV)报告工具,支持贝莱德等机构实现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的透明化运营,并依托与Fireblocks、Chainalysis的技术合作强化托管安全体系。

 

  • 扩大对Circle的服务

2025年4月30日,纽约梅隆银行宣布扩大与稳定币发行商Circle的合作,允许机构客户通过其“BNY Mellon Real-Time Digital Asset Hub”实现法币与USDC的24/7实时兑换及收付款。服务范围覆盖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法币,支持客户在ETH、Solana、Stellar等区块链上直接收发USDC,结算时间从传统银行系统的3-5天缩短至秒级。通过与稳定币巨头Circle深化合作,纽约梅隆银行成为USDC主要托管及结算银行,优化跨境支付效率。

 

Circle首席执行官表示,纽约梅隆银行的合作将USDC接入传统银行体系,为企业客户提供“无缝的美元数字化通道”。金融监管分析师认为,这一合作标志着稳定币开始融入主流金融基础设施。

 

- Custodia银行

Custodia银行(前身为Avanti)是成立于2020年的美国特殊目的存托机构(SPDI),总部位于怀俄明州,核心理念以“合规优先”为核心,依托该州加密友好法律框架(如100%法币储备要求及严格消费者保护条款),专注于为机构客户提供合规的美元支付通道与数字资产托管服务。

 

  • 发行稳定币Avit

2025年3月25日,美国加密友好银行Custodia Bank与Vantage Bank宣布在ETH主网上推出Avit,这是美国首个由银行发行、完全由美元活期存款支持的稳定币。

 

该稳定币采用ERC-20标准,将银行活期存款代币化,确保与美元1:1兑换,并严格遵循《银行保密法》、《反洗钱法》等监管要求。

 

Avit被定义为“真实美元(Real Dollar)”,强调其储备为100%银行活期存款(可随时赎回的客户资金),而非依赖国债或合成资产的“合成美元”模式。Custodia CEO Caitlin Long称,这是“银行业首次在无需许可的公链上实现存款代币化”。

 

- StraitsX

StraitsX是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监管的持牌支付机构,专注于发行与法定货币1:1锚定的合规稳定币(如XSGD、XUSD、XIDR),核心理念为“通过多链互操作性与传统金融基础设施融合,推动东南亚跨境支付数字化”。

 

截至2025年,StraitsX稳定币总发行量超26亿美元,服务覆盖16国支付应用(如支付宝、GrabPay),日均跨境交易量突破1.2亿新元,验证了其“合规优先、技术驱动、生态共建”的战略路径。

 

  • 跨境旅游支付试点——StableX

2025年5月14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持牌机构MetaComp正式推出稳定币驱动的跨境支付平台StableX,由StraitsX联合蚂蚁国际、Grab推出,允许入境游客通过支付宝+合作伙伴应用在新加坡商户使用本地货币结算,覆盖12个国家和地区的支付平台。旨在通过稳定币技术重塑跨境外汇支付的效率与可靠性,利用技术创新重塑全球资金流动标准。

 

- Visa

Visa是全球领先的支付技术公司,其核心理念以“技术驱动”与“合规创新”为核心,战略上通过区块链技术重构全球支付基础设施,将加密币定位为“数字时代的清算工具”。自2019年起,Visa就以渐进式路径推进加密融合。

 

  • 推出自动稳定币兑换信用卡

2025年1月25日,Visa发布支持USDC实时兑换的信用卡,消费时自动按汇率转换。早期用户数据显示,跨境交易成本降低60%,但3月因日本金融厅审查暂停亚洲服务。Visa加密负责人称:"法币与数字币的边界正在消失。"

 

  • 加入USDG联盟

2025年4月14日,Visa宣布加入由Paxos主导的Global Dollar Network(USDG联盟),成为该联盟首个传统金融机构成员。USDG联盟以美元稳定币USDG为核心,采用创新的收益分享模式,将储备资产利息分配给生态合作伙伴。

 

Visa的加入将其覆盖200多个国家的支付网络与USDG结合,计划在跨境支付、商户结算等场景中实现稳定币的实时结算。

 

金融科技专家指出,Visa的品牌背书和技术协同可能加速USDG在主流市场的渗透,尤其在东南亚等新兴支付需求旺盛的地区。

 

USDG联盟是由稳定币发行商Paxos于2024年11月发起的开放性金融网络,以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监管的美元锚定稳定币USDG为核心,核心理念为“合规优先”与“开放协作”,旨在通过收益共享机制重塑稳定币生态。

 

该联盟以“挑战USDT和USDC双寡头”为目标,通过差异化收益模式与监管适配策略(如遵循新加坡稳定币框架及欧盟MiCA法规),推动稳定币从交易平台工具向金融基础设施转型。联盟成员已扩展至40余家,涵盖加密全产业链,成为增长最快的合规稳定币网络之一。

 

  • 联合Baanx推出自托管稳定币卡

2025年5月1日,Visa与加密支付公司Baanx合作推出首张支持USDC的自托管支付卡,用户可通过智能合约授权直接从加密钱包转出USDC完成支付,无需通过中心化交易平台或银行账户中转,初期支持美国市场。

 

该卡采用Layer2技术(如ConsenSys的Linea网络),交易速度比ETH主网快15-20倍,手续费低至0.0001美元,同时整合了Visa反欺诈系统与Baanx的合规框架(持有英国FCA牌照),确保支付安全性与监管适配性。

 

支持用户未来在Visa全球超1.5亿商户网络中以USDC消费,商家端实时接收法币结算,Baanx则通过链下储备金池完成兑换闭环。

 

  • 投资BVNK布局稳定币支付管道

2025年5月6日,Visa宣布通过旗下风投部门投资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公司BVNK,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后,Visa持卡人可通过BVNK平台将稳定币余额直接用于线下商户消费,首批试点覆盖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

 

Visa加密业务负责人Cuy Sheffield表示,此举是“对冲Stripe等竞争对手的稳定币布局”,预计2025年底前将支持USDC、USDB等主流稳定币。BVNK首席执行官Tomer Weller透露,其技术可将稳定币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2秒内,手续费低至0.05%。

 

  • 与BBVA合作开发欧元稳定币

Visa与西班牙第二大银行BBVA于2025年合作推出欧元稳定币,重点服务于代币化资产市场的交易结算。

 

该稳定币基于Visa的代币化资产平台(VTAP)开发,平台通过ETH兼容的区块链技术提供API接口,支持金融机构发行法币支持的稳定币,并实现跨链互操作性与智能合约自动化。

 

BBVA作为首批参与Visa沙盒测试的机构,计划将稳定币应用于房地产、私人信贷基金等代币化资产的实时结算场景,同时负责代币的兑换与销毁流程。

 

BBVA于2025年3月获得西班牙金融监管机构批准,正式提供BTC和ETH交易服务,为其稳定币业务积累合规经验。此外,项目遵循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确保稳定币的发行与储备管理符合欧洲标准。

 

项目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初期面向欧洲机构客户开放,通过VTAP平台实现稳定币的链上结算功能。聚焦代币化资产交易市场,BBVA负责稳定币的兑换与销毁,Visa则提供多链互操作性技术支持,提升跨境结算效率。

 

初期,该欧元稳定币将优先面向欧洲客户,暂不扩展至美国市场,旨在通过链上结算提升跨境交易效率,并巩固Visa在代币化金融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地位。

 

- Mastercard(万事达)

Mastercard(万事达)是全球领先的支付科技巨头,成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通过构建全球支付网络为金融机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的金融交易服务。在加密领域,Mastercard秉持“以合规性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核心理念,其战略规划聚焦于将传统支付系统与区块链技术融合,推动加密币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 联合MetaMask推出稳定币关联卡

2025年4月28日,Mastercard与ETH主流钱包MetaMask宣布合作推出MetaMask Card ,这是全球首张完全链上稳定币关联卡,这张金属借记卡允许用户直接从自托管钱包中使用USDC、USDT等稳定币及Wrapped Ethereum(wETH)进行全球消费,无需提前兑换为法币。

 

该卡在Linea Layer 2网络上运行,交易通过智能合约在5秒内完成,手续费极低且支持全球1.5亿个Mastercard接受点。

 

用户只需在MetaMask钱包中绑定卡片,即可在购物时自动将加密币转换为当地货币,同时保留资产控制权直至交易完成,避免了中心化平台的托管风险。

 

  • 联合OKX推出稳定币关联卡

2025年4月28日,Mastercard与加密交易平台OKX宣布合作推出OKX Card,这张金属借记卡允许用户直接通过OKX钱包内的USDC、USDT等主流稳定币进行全球消费,无需提前兑换为法币。

 

该卡基于Mastercard的全球支付网络,支持在1.5亿个商户点即时结算,交易通过智能合约在10秒内完成,手续费低于传统跨境转账的0.5%。

 

用户可通过OKX钱包一键绑定卡片,消费时系统自动将稳定币转换为当地货币,资金控制权全程由用户掌握,避免中心化平台托管风险。

 

  • 联合花旗银行,推动稳定币支付

2025年4月29日,Mastercard与花旗银行达成合作,共同推进稳定币在支付场景的落地。根据合作计划,用户可通过万事达卡在全球1.5亿商户使用稳定币消费,并通过“Mastercard Move”功能将稳定币兑换为法币。花旗在报告中提到,此举旨在将稳定币的“全天候跨境结算”能力与传统支付网络结合,尤其针对新兴市场(如阿根廷、土耳其)的美元短缺问题。

 

  • 联合MoonPay推出稳定币关联卡

2025年5月15日,Mastercard宣布与加密支付平台MoonPay合作推出稳定币支付卡,用户可在全球超1.5亿个接受万事达卡的商户直接使用USDC、USDT等稳定币消费。系统会自动将稳定币兑换为法币结算给商家,用户体验与传统银行卡无异。此次合作的技术底层由MoonPay收购的支付公司Iron提供,支持API驱动的稳定币转账。

 

- Stripe

Stripe是由Patrick和John Collison兄弟于2010年创立的全球领先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简化支付技术推动全球商业的无边界化,其核心战略是构建适应新兴技术趋势的金融基础设施。

 

2014年Stripe作为首批支持BTC支付的企业引发关注,但因交易效率与波动性问题于2018年暂停服务。随着加密技术的成熟,Stripe于2022年重新拥抱加密,推出法币到加密支付产品,支持Solana、Polygon等链上USDC稳定币交易,并构建反欺诈和KYC系统。2024年,进一步重启加密支付,允许全球商户通过USDC实现跨境结算。

 

  • 联合Visa推出全球稳定币借记卡

2025年5月1日,Stripe通过旗下稳定币平台Bridge与Visa联合推出全球稳定币借记卡,用户可将USDC、USDB等稳定币余额直接绑定至Visa卡,在全球超1.5亿家支持Visa的商户消费,系统通过Bridge实时将稳定币兑换为法币完成结算。

 

该服务初期覆盖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等拉美六国,未来计划扩展至欧洲、亚洲及非洲,旨在解决稳定币支付复杂性难题,尤其帮助货币不稳定地区的用户对冲通胀并接入全球交易网络。

 

  • 推出USDB可编程稳定币

2025年5月7日,Stripe宣布推出可编程的美元稳定币USDB,并上线稳定币金融账户服务,覆盖全球101个国家。

 

USDB由Stripe旗下收购的稳定币基础设施平台Bridge发行,与美元1:1锚定,储备资产由贝莱德管理的美元现金和短期货币市场基金全额支持,确保透明性和可赎回性。开发者可通过API将USDB嵌入应用程序,自定义支付逻辑(如自动分账、订阅扣款、奖励发放等),并直接通过构建USDB生态获得激励(Stripe将为开发者提供0.1%的交易手续费返还激励)。

 

Stripe首席产品官Will Rast表示,USDB的目标是 “成为互联网原生支付的标准货币”,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申请接入。USDB不公开发行,而是作为Stripe支付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与Visa卡服务、多币种账户等功能深度集成,服务于企业级用户。

 

Stripe的稳定币金融账户是其战略布局的核心产品,旨在通过稳定币技术重塑全球支付体系,解决跨境交易的高成本、低效率及货币不稳定问题。该账户支持USD和USDB,允许企业在101个新兴市场及高通胀国家(如阿根廷、越南、土耳其等)通过法币与加密通道收发资金,并实现稳定币与银行账户的无缝兑换。

 

其核心理念是依托技术中立原则,将稳定币定位为“无边界金融”的基础设施,结合AI驱动的支付风控模型提升交易效率与安全性。

 

- MoneyGram(速汇金)

MoneyGram是成立于1940年的全球第二大国际汇款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范围内有50万个线下网点(包括超市、邮局等),年收入达14.5亿美元,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提升效率。

 

  • 全球现金通道上线

2025年5月7日,跨境汇款巨头MoneyGram祭出大杀器——覆盖170国的稳定币现金存取通道“MoneyGram Ramps”。

 

该服务是其面向开发者推出的合规加密币API服务,是一种可编程的稳定币出入金通道,旨在通过Stellar区块链和CircLe的美元稳定币USDC技术支持,简化全球现金网络与加密币的互操作性,允许钱包、交易平台及金融科技应用无缝嵌入法币与稳定币的存取金功能。同时,联合Visa打通线上线下支付场景,重点服务东南亚、拉美、非洲等现金主导地区,满足当地高频小额汇款需求(如菲律宾务工者向家乡汇款),解决“稳定币兑换现金难”的痛点。

 

分析师指出,MoneyGram Ramps打通了稳定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尤其利好东南亚、拉美等现金主导地区。

 

- Primer

Primer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支付基础设施公司,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通过其统一的支付编排平台帮助商户优化支付流程、整合全球支付服务商(PSP)及本地支付方式,业务覆盖零售、电商、旅游等多个领域和35个国家,客户包括Zip、Get Your Guide等国际品牌。

 

在加密领域,Primer采取谨慎但开放的策略,其平台支持商户合规接入加密支付选项(如与Zip合作整合BNPL产品),并通过AI工具和统一基础设施强化交易安全与反欺诈能力,但明确仅与受监管的稳定币或合作伙伴(如摩根大通支付网络)协同,以平衡创新与风险控制。

 

截至2025年,Primer已获得腾讯、Accel等机构超7400万美元融资,并与摩根大通等巨头建立合作,成为连接传统支付与新兴数字资产生态的关键桥梁。

 

  • 联合dtcpay推广稳定币支付

2025年1月,Primer与新加坡数字支付提供商dtcpay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商户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在东南亚地区推广稳定币支付。

 

合作后,dtcpay用户可通过Primer的API将法定货币实时兑换为USDC、USDT等稳定币,并支持Visa/Mastercard信用卡、Apple Pay等传统支付方式。

 

Primer为dtcpay提供底层支付基础设施,自动处理合规验证、法币与稳定币兑换等复杂流程,降低商户接入门槛。例如,东南亚豪华酒店集团Capella通过该服务接受高净值客户以稳定币支付账单。

 

dtcpay创始人黄伟伦表示,此举旨在 “解决东南亚跨境支付的高手续费痛点”,目前已与Capella酒店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

 

Primer亚太区总经理Ravi Sharma透露,计划在2025年底前覆盖印尼、泰国等6个国家,目标商户数突破10万家。

 

- 阿拉伯金融服务公司AFX

阿拉伯金融服务公司(AFS)是中东和北非地区领先的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及金融科技推动者,总部位于阿联酋,由37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共同拥有,其重要地位体现在通过创新支付网络整合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并成为阿联酋推动稳定币支付落地的核心企业。AFS秉持“合规优先、场景驱动”的核心理念,其战略规划聚焦于将稳定币支付融入实体商业生态。

 

  • 推动POS终端支持稳定币支付

中东和非洲数字支付解决方案领军者阿拉伯金融服务公司(AFS)与区块链平台Ternoa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在阿联酋部署支持稳定币支付的POS终端网络,并推出去中心化金融协议Athar。这一合作旨在通过加密技术为阿联酋商户和消费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日常交易支付解决方案,推动稳定币在实体经济中的规模化应用。

 

AFS作为由37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共同持股的支付服务商,已获得阿联酋中央银行颁发的零售支付服务许可,具备在当地提供定制化支付解决方案的资质。

 

2025年,AFS与区块链公司Ternoa合作推出Athar协议,通过去中心化金融技术使阿联酋商户的销售点终端(POS)支持稳定币支付,且严格遵循阿联酋中央银行《稳定币支付代币服务条例》,仅允许阿联酋迪拉姆支持的稳定币(如AECOIN)作为法定货币用于日常交易。同时,AFX强调与监管机构及传统金融机构(如本地银行)深度合作,确保交易符合反洗钱(AML)和反欺诈标准,目标是为中东地区提供“可验证、可追溯”的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推动数字资产在零售场景的大规模应用。

 

Ternoa则是基于Substrate开发的Layer1区块链,专注于NFT和数据传输,其PayFi网络以低成本、高安全性著称,支持稳定币与法币的实时兑换。双方合作的核心是通过Athar协议将稳定币支付集成到AFS的POS终端,首批覆盖阿联酋境内的零售、旅游等场景商户。

 

- BiyaPay

BiyaPay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全球多资产交易钱包,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革新跨境支付、资产管理和证券投资领域。凭借其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生态的创新定位,成为跨境支付与投资领域的重要枢纽。

 

  • USDT直通全球股票

2025年5月15日,BiyaPay宣布其BiyaPay App注册用户突破100万,并全面为用户提供【USDT直投全球股票】,用户可通过稳定币USDT1:1等额兑换USD后直接参与美股、港股交易,省去离岸银行开户等环节,实现链上资金与证券市场的无缝衔接。

 

实测数据显示,其出入金综合成本较传统路径降低超90%,且支持7×24小时实时调拨资金。平台同步提供30余种法币与200+数字币的兑换服务,依托本地化清算节点确保汇款当日汇、当日到。

 

值得关注的是,BiyaPay已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核心市场完成合规布局,实现多区域牌照覆盖。未来,BiyaPay【链上资产-证券市场】直通车或将成为跨境投资基础设施升级的重要方向。

 

- DeFi Technologies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DeFi Technologies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通过合规化和机构化的方式连接传统金融市场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该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DEFT),成为首家提供直接投资DeFi生态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 联合Fire Labs计划推出稳定币

2025年5月20日,DeFi Technologies与加密技术公司Fire Labs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推出由美国持牌银行发行的合规稳定币,并正式进军现实世界资产(RWA)领域。

 

该稳定币采用105%的超额抵押模式,由美元资产(如美债、现金)支持,确保价值锚定与风险缓冲。同时。项目将配套发行可产生收益的合规代币,可能通过质押或底层资产利息分配实现回报。同时通过Kraken交易平台的机构级平台提供流动性支持,旨在融合DeFi高效清算机制与RWA资产(如国债、房地产)的链上映射,推动传统金融资产与加密市场的合规互通。

 

国家/地区动态

 - 香港

 

通过衔接《稳定币条例草案》与数字港元(e-HKD)系统,香港正构建“Web3金融基建+传统银行”融合生态,目标成为亚洲首个合规稳定币枢纽。

 

  • 颁发首批稳定币有限牌照

2025年1月,香港金管局向Conflux和AnchorX颁发首批稳定币有限牌照(Type1),允许其开展跨境支付及小额零售服务。

 

Type1有限牌照针对跨境支付及小额零售场景,是香港稳定币牌照体系中的基础类型。根据金管局披露,该牌照要求发行人满足最低缴足资本2500万港元、100%储备资产支持、独立信托托管及实时审计披露等核心条件。与全面牌照相比,Type1牌照在业务范围上暂不开放大额机构交易,但为后续扩展预留了空间。

 

由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nchorX联合公链Conflux Network发行的港元稳定币AxHKD自2024年12月上线以来,已接入香港地铁(MTR)数字支付系统,并支持向大湾区9城跨境汇款(单笔限额10万港元)。

 

Conflux首席执行官Fan Long表示,AxHKD的Gas费仅需0.3CFX(约0.15美元),较传统跨境汇款成本降低90%以上。

 

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指出,AxHKD的落地标志着 “传统金融与Web3的深度融合”,未来或与数字港元(e-HKD)开展互通测试。

 

  • 即将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香港立法将于2025年Q3正式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完成《稳定币条例草案》最终立法,明确正式牌照的申请细则。成为全球首个针对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法案。

 

该法案规定,任何发行、推广或管理港元锚定稳定币的机构需向香港金管局(HKMA)申请牌照,未持牌机构将面临业务暂停或刑事追责。

 

并且要求发行方维持100%高流动性资产储备(现金或政府债券),禁止算法稳定币,并设置最低实缴资本门槛(2500万港元或流通面值的1%)。确保稳定币持有人可按面值实时赎回,并禁止不合理费用。

 

  • 计划启动全面牌照申请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全面牌照申请程序,并预计首批正式持牌机构将于2026年上半年推出可流通稳定币。这一计划标志着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即将从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全面牌照较2025年1月颁发的Type1有限牌照(仅限跨境支付及小额零售)具有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包括允许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大额交易;支持与其他区块链网络(如ETH、Polygon)的资产互通,拓展DeFi应用场景;可作为传统资产(如债券、房地产)代币化的结算工具,推动RWA(现实世界资产)数字化。

 

- 美国

  • 《STABLE法案》与《GENIUS法案》

《STABLE法案》是美国首个针对稳定币的联邦系统性监管框架,由众议院通过,重点规范"支付型稳定币"的发行与运营。该法案明确要求发行机构必须为受联邦或州监管的银行或非银行实体,并强制1:1储备高流动性资产(现金、短期美债等),同时禁止算法稳定币发行两年,以强化其支付属性而非投资工具功能。

 

法案通过严格的透明度要求(如月度储备披露、独立审计)和消费者保护条款(赎回权优先),重塑市场信任,但也加速行业洗牌——头部合规发行商(如USDC)获得制度红利,而中小机构及境外稳定币面临退出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法案通过限制非美元稳定币和推动美债代币化,进一步巩固美元在数字金融中的主导地位,为传统金融机构入场铺平道路。  

 

《GENIUS法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监管框架,更注重创新与合规的平衡。该法案不仅延续了《STABLE法案》对储备资产和透明度的要求,还特别增设了反垄断条款,明确禁止科技巨头(如Meta、Apple)独立发行稳定币,防止私人资本垄断货币主权。

 

同时,法案通过"沙盒监管"机制鼓励合规创新,例如允许受监管机构试点美债代币化等RWA(真实世界资产)应用,为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融合提供法律通道。此外,《GENIUS法案》首次将稳定币纳入联邦金融安全网,明确破产清偿优先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信心。  

 

两部法案共同构建了美国稳定币监管的"双轨制":前者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终结监管真空,后者则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创新方向。它们的实施不仅重塑了全球稳定币竞争格局(如美元稳定币获得先发优势),也为央行数字币(CBDC)的推出提供了监管实验样本。

 

  • 怀俄明州发行稳定币WYST

2025年1月,怀俄明州州长马克·戈登在州政府年度计划中首次提及WYST项目,称其将于2025年成为“美国首个由公共实体发行的稳定币”。

 

2025年3月26日,州政府正式宣布WYST进入多链测试阶段,部署于ETH、Solana、 Avalanche等7条区块链测试网,并计划于 2025年7月正式上线。2025年5月14日,州稳定币委员会与数据分析公司Inca Digital达成合作,由其提供实时反洗钱和风险监控服务,确保WYST合规运营。

 

WYST由100%现金、美国国债及回购协议支持,且需超额抵押2%(即储备资产价值为流通代币的102%)以应对市场波动。该州早在2023年通过《稳定币法案》,并同步立法禁止CBDC开发,以此平衡创新与监管。

 

  • 《STABLE法案》通过

2025年4月3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以32票赞成、1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稳定币透明与问责促进更账本经济法案》(STABLE法案)。

 

该法案聚焦支付型稳定币,要求与美元1:1锚定,并且暂停任何算法稳定币的发行为期两年,仅允许联邦或州批准的银行及合规非银行机构发行,并强制储备资产(现金、短期国债等)隔离存放及定期审计。

 

法案明确禁止支付利息以确保稳定币的支付工具属性,同时赋予用户随时1:1赎回美元的法定权利。

 

通过建立联邦主导的注册制监管框架,美国旨在规范稳定币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并推动合规稳定币(如USDC)成为全球数字美元的核心载体,巩固美元在数字金融中的霸权地位。

 

  • 北马里亚纳群岛通过稳定币法案

2025年5月16日,北马里亚纳群岛通过稳定币法案,允许其下辖的Tinian岛发行政府支持的稳定币Marianas US Dollar(MUSD)。

 

2025年3月12日,Tinian岛代表团向群岛立法机构提交法案,内容包括发行稳定币和发放互联网赌场牌照。2025年4月11日,州长Arnold Palacios以“法律漏洞、违宪风险及执法措施不足”为由否决该法案。2025年5月9日,投票重启法,并于2025年5月16日最终通过,法案正式生效。

 

MUSD与美元1:1挂钩,由Tinian市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美国国债全额抵押,确保透明性和可赎回性。项目基于eCash区块链(BTC现金的分叉链),主打低成本和可扩展性。由当地科技公司Marianas Rai Corporation提供独家技术支持。

 

若MUSD在2025年7月推出,Tinian岛将成为美国首个发行稳定币的公共实体,领先于同计划的怀俄明州。

 

  • 《GENIUS法案》通过

2025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于以66票支持、3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引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创新法案》(GENIUS法案)的程序性动议,标志着美国在稳定币监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该法案旨在为稳定币构建首个联邦层面的全面监管框架,要求发行机构必须以1:1比例持有美元或美债等高质量资产作为储备,并引入“联邦与州双重监管机制”: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稳定币由联邦机构直接监管,低于该规模的可在符合联邦标准前提下选择州级监管。

 

法案还强化了反洗钱义务、消费者保护条款(如破产时用户资金优先清偿)及透明度要求(如每月披露储备构成),同时明确稳定币不属于证券或商品类别以厘清监管权责。

 

法案的推进过程历经两党博弈,最初因民主党担忧特朗普家族通过USD1稳定币项目获利而受阻,后经条款修改删除针对特朗普的争议内容才达成妥协。其通过不仅为加密行业提供合规化路径,更深层次战略意图在于通过绑定美元储备要求,将稳定币转化为美元全球流动性的新载体,并刺激美债市场需求。

 

下一步法案将进入众议院审议,若最终立法,美国或成为首个以联邦法律系统性规范稳定币的主要经济体,深刻影响全球数字金融竞争格局。

 

- 欧盟

  • 欧盟MiCA法案对稳定币提出更高要求

MiCA(Markets in Crypto-Assets)法案是欧盟为规范加密资产市场而制定的重要法规,旨在为加密资产及其服务提供商建立统一的监管框架。该法案于2024年已正式生效,要求加密交易平台、钱包服务提供商等必须满足严格的合规标准,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措施以及透明的交易记录保存。

 

此外,MiCA还对稳定币的发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其储备的透明性和安全性。这一法案的实施,标志着欧盟在加密监管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促进加密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Circle首席合规官透露:"合规成本比预期高30%,但这是必要的信任建设过程"。目前USDC、USDT等主流稳定币均已提交牌照申请。  

 

随着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案 (MiCA) 全面实施,2025年前5个月已有3家小型稳定币项目宣布退出欧洲市场。

 

  • 设定稳定币合规最后期限

2025年1月22日,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发布声明,要求欧盟27个成员国确保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前完成对不符合《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的稳定币整改。

 

具体要求包括下架未经欧盟授权的资产参考代币(ARTs)和电子货币代币(EMTs)。例如,Tether的USDT若未合规则需退出欧盟市场,而Coinbase(都柏林办事处)等交易平台已从2024年12月起下架不合规稳定币。

 

  • 开放支付系统,推动稳定币与银行融合

2025年2月12日,欧洲央行(ECB)宣布允许非银行支付机构接入欧元区核心支付系统(如SEPA和TIPS),并要求其将客户资金存入独立账户(如央行或合规托管机构)。

 

这一政策旨在提升支付效率,同时为稳定币发行商(如Circle)提供与传统金融对接的通道。例如,Circle已通过法国电子货币牌照完成MiCA合规,而Tether因未获牌照被迫终止欧元稳定币EURT。

 

  • MiCAR与DAC8法案全面生效

2025年3月,《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R)和《数字资产报告指令》(DAC8)全面生效,这标志着对稳定币的监管从“局部限制”转向“全面透明化”。

 

MiCAR要求稳定币发行人提交详细白皮书,披露技术细节、风险及储备资产,并禁止匿名交易(大额交易超5万欧元需实名追踪)。DAC8则要求加密服务商向税务机关报告用户交易信息,追溯2025年1月1日起的存量资产。

 

分析指出,此举虽推动行业规范化,但也削弱了传统离岸架构的隐匿性,迫使高净值人群调整资产配置策略。

 

- 尼日利亚

  • 推出本土合规稳定币cNGN

2025年2月8日,尼日利亚正式推出与本国货币奈拉挂钩的合规稳定币cNGN,由Africa Stablecoin Consortium(ASC)主导开发,并获尼日利亚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进入监管孵化计划。

 

cNGN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的高效与低成本,初期已在Quidax和Busha等本地交易平台上线。参议员Ihenyen强调,cNGN将填补央行数字币eNaira的不足,成为“去中心化金融与法币体系的关键桥梁”。

 

2025年4月,cNGN在尼日利亚稳定币市场份额升至22%,但仍落后于USDT(占比58%)。分析机构Chainalysis指出,尽管cNGN在小额支付领域表现亮眼,但美元稳定币因“抗通胀属性”仍是民众储蓄首选。ASC 宣布将推出收益型cNGN产品,尝试通过嵌入美债收益(与BlackRock合作)吸引机构资金,但此举引发“变相美元化”争议。SEC表示正研究混合抵押模型,以平衡本地化需求与全球化流动性。

 

- 韩国

  • 李在明提议发行韩元稳定币

2025年5月20日,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提出发行国家背书的韩元稳定币计划,旨在降低对美元稳定币的依赖。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韩国加密交易平台将近408亿美元资产流出,近半与外资稳定币相关。

 

配套政策包括推动现货加密币ETF合法化、允许国民年金基金投资加密资产,并建立政府监测系统降低交易费用。

 

反对派担忧私营发行方可能削弱央行货币政策控制权,并重演Terra-Luna暴雷事件(曾致20万韩国人破产)。

 

  • 央行全面介入韩元稳定币审批

2025年5月12日,韩国央行电子金融团队负责人高庆哲宣布,所有以韩元为支撑的稳定币发行必须从审批阶段开始接受央行监管。

 

发行方需公开银行存款证明、国债持仓等储备资产细节,确保1:1锚定韩元。而针对美元稳定币跨境交易,单笔大额转账需向金融情报机构(FATF)报备,以遏制资本外流(2024年非法交易规模达12万亿韩元)。

 

  • 《数字资产基本法》加速立法

2025年4月25日,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于宣布推进《数字资产基本法》立法,核心内容包括: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持有至少5000亿韩元(约3.6亿美元)储备金,并接受金融委员会审批;将稳定币与虚拟资产交易区分管理,强化支付功能合规性;参考欧盟MiCA法案和日本《资金结算法》,建立跨境监管协作机制。法案预计2025年三季度完成审议,2026年生效。


 

- 阿联酋

  • 迪拜批准USDC和EURC为首批合规稳定币

2025年2月24日,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FSA)批准Circle的USDC(美元稳定币)和EURC(欧元稳定币)作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内的合法支付工具。此举允许DIFC内6000多家企业使用这两种稳定币进行支付、财务管理和数字资产服务。

 

DFSA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将储备资产托管于持牌银行,并接受定期审计。

 

  • 三大机构联合推出央行监管的迪拉姆稳定币计划

2025年4月28日,阿联酋最大企业集团国际控股公司(IHC)联合主权基金ADQ、阿布扎比第一银行(FAB)宣布研发阿联酋迪拉姆稳定币,旨在优化能源贸易和旅游消费结算。IHC总裁Khaled Al Qubaisi称:“我们要打破美元依赖,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本土货币的国际流通性”。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FSA)官员表示,该项目若获批将成为中东首个主权背书的稳定币,但“需解决跨境合规框架分歧”。目前合作方正与央行协商储备金托管规则,预计2025年底启动测试。

 

  • 迪拜政府接受加密支付政府服务费

2025年5月13日,迪拜财政部与加密交易平台Crypto.com签署谅解备忘录,允许个人和企业通过其数字钱包支付政府服务费(如交通罚款、商业注册等)。合作在迪拜金融科技峰会期间达成,旨在支持迪拜的“无现金战略”,目标到2026年实现90%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交易无现金化。

 

用户通过Crypto.com钱包完成支付后,系统将加密币自动转换为阿联酋迪拉姆(AED),并直接转入迪拜财政部账户。Crypto.com此前已获得迪拜虚拟资产监管局(VARA)颁发的虚拟资产服务许可证(2023年)和衍生品交易有限许可证(2025年4月)。

 

- 巴基斯坦

  • 央行批准首个稳定币跨境结算试点

2025年4月3日,巴基斯坦央行批准首个稳定币跨境结算试点,授权当地银行与Binance合作,使用USDT结算中巴纺织品贸易。试点首月处理8000万美元交易,但要求单笔不超过50万美元。

 

在印度暂停《印度河河水条约》后,巴基斯坦纺织出口商协会披露,约15%会员企业开始使用USDT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当地头部加密交易平台CoinDhaba的CEO Ali Raza解释:"传统银行渠道存在两大风险:一是印度可能通过SWIFT系统施压,二是美元汇款周期从3天延长至2周。USDT提供了即时到账的Plan B"。这一现象引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注。  

 

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萨义德・哈桑(Saeed Hassan)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自发形成的去美元化实践,比政府推行的数字币更具市场生命力"。而经济学家警告:"这可能削弱外汇管制效力"。

 

- 泰国

  • CBDC+稳定币

2025年5月1日,泰国推出CBDC与稳定币互操作系统。

 

泰国央行上线"数字泰铢沙盒",允许合规稳定币与CBDC在指定场景兑换。

 

首批参与企业包括泰国汇商银行和Bitkub交易平台。分析师指出:"这是央行对私人稳定币的变相收编"。

 

  • 批准USDT和USDC作为合法交易媒介

2025年3月16日,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批准USDT和USDC作为合法交易媒介,允许在受监管的交易平台上市。相关交易需遵守反洗钱(AML)规则,并纳入泰国SEC的定期审计框架。此前仅允许BTC、ETH等少数加密交易,此次纳入稳定币标志着政策转向支持合规数字支付工具。

 

- 新加坡

  • 新加坡金管局批准XGD(Xion Global Dollar)试点

2025年4月2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批准XGD参与其稳定币沙盒计划,测试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应用。Xion Global CEO表示:“亚洲对合规稳定币的需求正在爆发”。 该试点可能为XGD未来在东南亚的推广铺平道路。

 

  • 正式实施《稳定币监管框架》

2025年5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正式实施《稳定币监管框架》,成为全球首批明确稳定币监管的司法管辖区之一。

 

框架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储备资产需为现金、现金等价物(如银行存款)或剩余期限不超过3个月的AA级以上债券,并通过独立信托账户隔离托管,确保与发行方自有资产严格区分。流通价值超过500万新元的稳定币,储备资产必须为挂钩货币计价的现金或短期政府债券,且需独立审计并每月公示。禁止发行方从事借贷、质押或混业经营,仅允许合规的托管和转账服务。

 

非银行发行方需维持至少100万新元资本或年度运营费用的50%,并确保流动性资产覆盖赎回需求;银行则无需额外牌照,但需遵守100%储备抵押规定。符合要求的稳定币将标注“MAS-Regulated Stablecoin”标签,以区别于其他非合规稳定币。

 

- 老挝

  • 发行东盟稳定币USDA

2025年5月9日,老挝国家数字科技集团(LADT)与老挝科技部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授权LADT主导国家级区块链主网建设及稳定币USDA的合规化发行。LADT将构建老挝政务链、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等基础设施,为USDA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USDA是首个由东盟国家颁发牌照的全储备稳定币,其储备资产和发行机制通过老挝政府制度确认,确保合法性。

 

2025年1月27日,LADT完成由HashKey Capital领投的3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资金重点用于USDA的合规化与国际化。

 

LADT旗下支付平台NewPay+将USDA作为底层结算货币,支持法币与稳定币混合支付,并接入Visa、微信支付等主流通道,覆盖跨境消费、线上缴费等场景。

 

- 萨尔瓦多

  • 计划发行国家稳定币

2025年4月18日,萨尔瓦多总统提交《数字科朗法案》,拟发行与美元1:1挂钩的国家稳定币。草案显示将用BTC收益作为部分储备金,80%的稳定币发行量由美元现金或美债支撑,剩余20%储备金来自BTC持仓的未实现收益(法案允许将BTC浮盈计入储备池)。根据萨尔瓦多财政部数据,截至2025年4月,该国BTC持仓浮盈达3.5亿美元,占当前储备计划的38%。对此,世界银行表示质疑其"双重锚定机制的风险"。

 

- 巴西

  • 拟对稳定币转账设限

巴西央行发布提案,要求所有稳定币转账必须通过受监管中间方进行,并实施反洗钱监控。该政策若通过,可能影响本地P2P稳定币交易量。BitPay首席市场官Bill Zielke表示,巴西市场的监管实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风险平衡参考案例”,但也可能迫使部分用户转向非合规渠道。

 

 

稳定币项目

 - Tether(USDT)

  • 遭遇诉讼

2025年3月12日,美国监管机构依据《GENIUS法案》(全称《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创新法案》)对Tether提起诉讼,指控其未能满足法案要求的储备资产透明化标准,包括未完成全面审计、未公开实时储备资产明细等。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USDT透明度的广泛质疑。

 

加密分析师Samson Mow指出:“Tether的法律问题再次提醒我们,稳定币的透明度和监管合规性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 Tether收购德国合规支付牌照

2025年3月30日,Tether宣布收购德国电子货币机构LicensePay,获得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颁发的电子货币机构(EMI)许可证,并由此取得欧盟全境运营资格。

 

此次收购旨在应对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对稳定币的严格合规要求,包括储备透明化、审计义务及本地化运营等条款。Tether计划在6个月过渡期内将现有欧元稳定币EURT升级为符合MiCA标准的版本,并承诺将至少60%的储备资产存放于欧盟银行账户,接受季度审计。

 

  • 美债持仓超越德国

Tether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达1200亿美元,超越德国(1114亿美元),位列全球主权及机构美债持有量第19位。其储备资产中还包括76.6亿美元BTC和66.6亿美元黄金。2025年第一季度,传统投资(美债、黄金)贡献超10亿美元利润,几乎完全抵消了加密市场的波动损失。公司仅150名员工,人均创收达9300万美元,效率远超辉瑞、特斯拉等企业。

 

  • 计划推出美国合规稳定币

2025年4月,Tether首席执行官Paolo Ardoino宣布计划推出面向美国市场的合规稳定币,由独立实体Tether USA运营,与现有的国际版USDT区分,储备托管方为美联储一级交易商Cantor Fitzgerald。该计划与共和党主导的《GENIUS法案》进程绑定,法案允许外国发行商通过设立美国实体参与稳定币市场,但要求储备透明化。

 

这一举措旨在响应特朗普政府对加密币的友好政策,并规避此前因储备透明度争议面临的监管压力。新稳定币将采用独立储备管理模式,重点布局美国本土支付和金融机构合作场景,被视为Tether巩固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战略。

 

  • USDT市值突破1500亿美元

2025年5月13日,Tether旗下USDT市值首次突破1500亿美元,占稳定币总市场份额62%。

 

- Circle(USDC)

  • 与Coinbase共建合规稳定币教育联盟

2025年1月25日,USDC发行方Circle联合Coinbase等成立"透明稳定币联盟",旨在游说全球监管机构。其发布的《储备金披露标准》已被新加坡金管局采纳,但遭Tether公开反对。  

 

  • 推出欧元稳定币UERC

2024年7月,Circle正式推出欧元稳定币EURC,1:1锚定欧元,并已在Uniswap、Aave等主流DeFi平台上线。Circle CEO Jeremy Allaire强调,EURC将帮助欧洲用户规避汇率波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欧洲央行官员对此表示谨慎乐观,但提醒需关注反洗钱风险。市场反应积极,EURC首周流通量突破5亿枚。

 

  • USDC协议3.0

2025年2月5日,Circle宣布升级USDC协议至3.0版本,支持ETH、Solana、Avalanche和Stellar等多条区块链网络。此次升级还增强了USDC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Circle首席执行官Jeremy Allaire表示:“USDC协议3.0的推出标志着稳定币进入多链时代,我们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灵活、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 Circle与Binance达成合作

2025年2月19日,Binance宣布与稳定币发行商Circle达成战略合作,全面整合USDC至其交易、储蓄及支付产品线。币安CEO Richard Teng称这一合作“将加速稳定币在2.4亿用户中的普及”。而Circle创始人Jeremy Allaire则直言“USDC的合规性是其被主流采用的核心竞争力”。有趣的是,双方曾因BUSD监管问题对立,此次“破冰”被加密社区戏称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首个MiCA合规稳定币

2025年3月,Circle旗下USDC获得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认证,流通量同比暴增78%,市值突破560亿美元。加密律师指出:“合规溢价正在显现,但USDC的银行依赖模式可能被去中心化信仰者攻击”。

 

  • 向纽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2025年4月1日,Circle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S-1表格,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平台上市,股票代码为CRCL。此次IPO由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牵头承销,巴克莱、德意志银行等机构参与,目标估值区间为40亿至50亿美元。若成功,Circle将成为继Coinbase之后第二家登陆主流交易平台的加密企业,也是首个稳定币发行商IPO案例。

 

  • 联合四大银行推出跨境支付网络

2025年4月21日,Circle宣布与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桑坦德银行、渣打银行合作推出Circle支付网络(CPN),旨在改善国际支付效率。

 

CPN通过稳定币结算替代传统代理行模式,可将跨境转账时间从3天缩短至10分钟,成本降低70%。

 

Circle首席执行官Jeremy Allaire表示,CPN已完成首笔1200万美元的欧元-美元实时兑换交易,未来将拓展至新兴市场货币。

 

渣打银行全球支付总监Rajesh Yadav指出,CPN的企业客户可享受“全天候流动性管理”,预计2025年交易量将突破50亿美元。

 

  • Circle Payments Network主网正式上线

2025年5月21日,据Circle官方消息,Circle Payments Network主网正式上线。该网络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协调协议,允许银行和支付服务提供商使用公共区块链上的USDC进行实时结算。

 

Circle Payments Network支持企业对企业供应商支付、跨境汇款、资金管理、企业定期支付以及工资和批量支付等功能。首批主网参与者包括Alfred、Tazapay、ConduitPay和RedotPay,将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开通稳定币支付通道。

 

Circle计划在2025年扩展业务至尼日利亚、欧盟、英国、哥伦比亚、印度、阿联酋、中国、土耳其、菲律宾、越南和阿根廷等地区。

 

- First Digital Labs(FDUSD)

  • 扩展至Solana网络

2025年1月16日,First Digital Labs宣布其美元稳定币FDUSD正式上线Solana区块链,成为继ETH和BNB Chain后第三个支持该稳定币的区块链网络。

 

此次扩展旨在利用Solana的高吞吐量和低交易费用优势,吸引更多DeFi协议和用户参与。数据显示,FDUSD在Solana上线首周即新增流通量1.5亿美元,占其总流通量的6%。

 

FDUSD在Solana上的扩展得到Solana生态内头部项目的支持,包括去中心化交易平台Raydium、借贷协议Kamino Finance、跨链钱包Phantom等已集成FDUSD支付功能。此举被看作是FDUSD布局多链生态的关键一步,但需应对Solana网络频繁宕机的潜在风险。

 

- 与BVNK合作强化支付基础设施
2025年2月6日,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提供商BVNK宣布与香港First Digital Trust(FDUSD发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美元稳定币FDUSD整合到其全球支付网络中,支持企业客户通过FDUSD实现实时跨境结算与流动性管理。

 

此次合作旨在利用FDUSD的合规性和BVNK的多链支付能力,解决传统跨境支付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同时满足企业对数字资产支付的需求。合作后,BVNK的企业客户可通过FDUSD实现跨境支付、流动性管理和资产结算,交易手续费降低40%。

 

- 联合FOMO Pay推动亚太稳定币支付
2025年2月13日,FOMO Pay宣布与香港First Digital Trust(FDUSD发行方)达成合作,将FDUSD接入其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支持ETH和Solana网络的链上交易与结算。此次合作旨在为亚太地区商户、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美元稳定币支付通道,优化跨境结算效率。

 

合作后,FOMO Pay的商户可直接接受FDUSD支付,并通过其平台实现FDUSD与法币的实时兑换。例如,东南亚跨境电商平台可使用FDUSD完成供应链结算,缩短传统跨境支付的3-5天周期至分钟级。

 

当时FDUSD全球流通量已突破20亿美元,成为交易量第三大的稳定币。FOMO Pay首席执行官Louis Liu表示,此举将加速亚太地区中小企业的全球业务扩展。

 

- 登陆Coinbase
2025年3月,Coinbase上线FDUSD交易对,推动其24小时交易量增长300%。First Digital Labs CEO表示:“上架顶级交易平台是对我们合规框架的认可。”

 

FDUSD在亚洲市场表现尤其亮眼,部分用户认为它可能成为USDT的替代选择。

 

- 遭遇脱锚危机
2025年4月2日,孙宇晨在社交媒体指控First Digital资不抵债,导致FDUSD价格一度脱锚至0.8726美元,市值缩水1.3亿美元。First Digital紧急回应称储备充足,并在24小时内销毁8700万枚FDUSD以稳定市场,同时启动链上赎回通道处理超6000万美元赎回请求。

 

币安迅速公告支持FDUSD1:1兑付,而Wintermute等机构通过套利获利超300万美元。至2025年4月3日,FDUSD价格回升至0.99美元,流通量恢复至24.49亿枚。

 

- Zar(Zar)

  • 获得Dragonfly、a16z领投的700万美元融资

2025年5月1日,稳定币项目Zar宣布完成由Dragonfly、a16z领投的700万美元融资,计划让全球小商铺支持现金与稳定币兑换。

 

Zar是一家专注于新兴市场线下支付的稳定币项目,通过搭建现金与稳定币兑换网络,让全球“街角小店”成为数字支付节点。其稳定币ZAR与南非兰特(South African Rand)挂钩,主要服务于非洲、东南亚等传统金融覆盖薄弱的地区。创始人Brandon Timinsky透露,已有7000家店铺签署合作意向,覆盖巴基斯坦、印尼、尼日利亚等20个国家。

 

Zar预计2025年夏季正式上线,首期覆盖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印尼等5个国家。

 

投资方VanEck评论称:“这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不用智能手机也能参与加密经济。”不过也有质疑声音:在通胀高企的新兴市场,如何防止稳定币沦为资本外逃工具?

 

- Ethena Labs(USDe)

  • USDe成为第三大稳定币

2025年5月,去中心化稳定币USDe凭借Delta中性对冲策略和高达9%的年化收益,市值飙升至62亿美元,成为仅次于USDT、USDC的第三大稳定币。

 

Ethena Labs创始人表示:“我们证明了算法稳定币可以不依赖庞氏模型存活。”但Tether CEO Paolo Ardoino泼冷水称:“当市场暴跌时,这类复杂机制可能瞬间崩盘。” 目前USDe约70%的流通量被质押在收益平台Pendle,形成“收益套娃”生态。

 

  • 与TON区块链集成USDe

2025年5月1日,Ethena Labs宣布与TON区块链合作,将收益型稳定币USDe接入Telegram生态,覆盖超10亿用户。创始人Guy Young表示,此举将把“Delta中性收益策略”引入大众市场,预计2025年稳定币总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 Ripple (RLUSD)

  • 联手Chainlink打造RLUSD生态

2025年1月8日,区块链支付巨头Ripple与预言机网络Chainlink达成合作,共同推动稳定币RLUSD的采用。

 

通过接入Chainlink的实时金融市场数据,RLUSD实现了汇率和资产价格的精准锚定,增强了跨境支付场景的稳定性。

 

Ripple技术负责人称这是“将合规稳定币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结合的里程碑”,而Chainlink团队则强调预言机的抗攻击能力可“降低智能合约漏洞风险”。目前该合作已进入技术测试阶段,预计年内推出产品。

 

  • 进军机构抵押市场

2025年2月28日,Ripple在2月底完成对机构经纪公司Hidden Road的收购,计划将RLUSD作为机构交易的抵押品。

 

CEO Brad Garlinghouse表示:“RLUSD不仅用于支付,还将成为机构金融的基础设施。” 分析师认为,此举可能提升RLUSD在DeFi和OTC市场的采用率。

 

  • RLUSD登陆Coinbase

2025年5月5日,Ripple的稳定币RLUSD正式上线Coinbase,并开放交易对(RLUSD/USD、RLUSD/XRP)。此前,RLUSD已被集成到Ripple的跨境支付网络,并与Uphold等平台合作。

 

Ripple CEO Brad Garlinghouse称:“这是RLUSD全球扩张的关键一步。”市场观察人士指出,RLUSD的合规优势(NYDFS监管)可能吸引更多金融机构。

 

  • 潜在收购:Circle

2025年5月,Ripple被曝正提高报价(超50亿美元)试图收购Circle。若成功,Ripple 将直接控制市值615亿美元的USDC,但Circle的IPO计划使交易存在变数。

 

分析师认为此举是Ripple对RLUSD市场表现不满的“弯道超车”策略,但也可能面临反垄断审查。

 

- 京东币链科技( JD-HKD)

  • 通过沙盒测试并正式推出

2025年4月27日,JD-HKD通过沙盒测试并正式推出,成为香港首例由实体企业发行的合规稳定币,主要服务于跨境支付和区块链基建。JD-HKD采用港元现金储备+链上审计模式,与数字人民币形成“境内合规+离岸高效”双轨体系,试点中跨境结算周期从3天压缩至2天,手续费降至0.1%。

 

京东已获香港SFC牌照,并计划在1年内将JD-HKD的跨境贸易结算量突破百亿港元,并探索与香港数字港元(e-HKD)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京东此举可能借助电商生态推动稳定币在亚太地区的商户落地,但需面对USDT和USDC的竞争压力。渣打银行高管评价,这种“央行-企业”协同模式可能成为挑战SWIFT的“亚洲方案”。

 

- 圆币科技(HKDR)

  • 计划正式发行港元稳定币HKDR

HKDR与港元1:1等值挂钩,储备资产由高流动性现金及政府债券构成,存放于受监管机构的独立托管账户,并通过定期独立审计报告确保透明度。

 

该项目依托ETH主网发行,旨在利用其成熟的智能合约生态与全球流动性优势,与香港持牌交易平台HashKey Exchange深度合作,实现合规交易场景的落地。同时与全球数字资产托管平台Cobo合作,Cobo成为HKDR的首选钱包合作伙伴,提供机构级托管技术和多链钱包支持(包括托管钱包、MPC钱包等),确保资产安全。

 

作为首批进入香港金管局稳定币发行人沙盒的机构之一,圆币科技通过严格的监管测试验证了储备管理、反洗钱机制及跨境支付功能。

 

若监管流程顺利,HKDR可能于2025年内完成发行并上线,成为香港首个由本地金融科技企业推出的合规港元稳定币,主要服务于跨境支付和数字资产交易场景。

 

- Conflux(AxHKD)

  • 获得香港首批稳定币有限牌照(重复内容)

2025年1月,香港金管局向Conflux(国产第一合规公链)和AnchorX颁发首批稳定币有限牌照(Type1),允许其开展跨境支付及小额零售服务。

 

Conflux发行的港元稳定币AxHKD自2024年12月上线以来,已接入香港地铁(MTR)数字支付系统,并支持向大湾区9城跨境汇款(单笔限额10万港元)。

 

Conflux首席执行官Fan Long表示,AxHKD的Gas费仅需0.3CFX(约0.15美元),较传统跨境汇款成本降低90%以上。

 

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指出,AxHKD的落地标志着“传统金融与Web3的深度融合”,未来或与数字港元(e-HKD)开展互通测试。

 

- AnchorX(AxCNH)

  • 在哈萨克斯坦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AxCNH

2025年2月24日,香港金融科技公司AnchorX在哈萨克斯坦获批发行与离岸人民币(CNH)挂钩的稳定币AxCNH,并计划通过Conflux公链扩展跨境支付场景。哈萨克斯坦金融监管机构阿斯塔纳金融服务管理局(AFSA) 原则上批准AnchorX开展与数字资产相关的货币服务,允许其作为法币稳定币发行商。

 

AxCNH与离岸人民币(CNH)1:1挂钩,储备金由等值的离岸人民币资产全额支持,存放于受监管金融机构的独立托管账户中,确保透明性和1:1赎回能力。

 

AxCNH首次在Conflux公链 上发行。该公链以安全性、低延迟(交易确认时间小于1秒)和低费率著称,支持高频支付与跨境结算需求。AxCNH旨在优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结算流程,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的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 Stripe(USDB)

  • 推出USDB可编程稳定币(重复内容)

2025年5月7日,Stripe宣布推出美元稳定币USDB,并上线稳定币金融账户服务,覆盖全球101个国家。USDB允许开发者通过智能合约嵌入支付功能,例如自动分账、订阅服务等,Stripe将为开发者提供0.1%的交易手续费返还激励。

 

Stripe首席产品官Will Rast表示,USDB的目标是“成为互联网原生支付的标准货币”,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申请接入。

 

- World Liberty Financial(USD1)

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是由特朗普家族于2024年9月发起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核心理念为“通过稳定币强化美元全球主导地位”并践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景。

 

该项目基于ETH和Aave v3协议构建借贷与流动性服务,旨在简化用户操作并推动美元稳定币(如USDT、USDC)的广泛采用,尤其针对传统银行服务不足的群体。

 

孙宇晨是World Liberty Financial(WLFI)的最大个人投资者之一,投资金额达7500万美元。他还担任了该平台的顾问,并深度参与其区块链生态建设,例如推动USD1稳定币与Tron区块链的整合。值得注意的是,在孙宇晨投资后,美国SEC于2025年2月终止了对他的调查。

 

  • 推出稳定币USD1引争议

2025年3月-5月,与特朗普家族关联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推出稳定币USD1,截至5月15日,USD1流通量达21.3亿美元,市值跃居稳定币第五位。Venus、Meson Finance等超10个DeFi协议已整合其作为抵押品。

 

USD1由美国国债和现金100%抵押,并委托全球最大加密托管机构BitGo管理。其核心理念为“通过合规性与传统金融公信力重塑美元霸权”。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并申请美国稳定币牌照,对标USDC的透明模式。

 

民主党参议员集体指责其涉嫌利益输送,称“总统家族涉币构成腐败风险”。尽管遭遇监管质疑,USD1仍凭借“特朗普概念”在Meme社区疯传,印证了政治因素对加密市场的独特影响。行业人士则认为,政治背景与资本联姻为USD1快速扩张提供独特优势。

 

  • Binance接收20亿美元USD1投资

2025年3月12日,阿联酋的阿布扎比主权基金MGX宣布向Binance投资20亿美元,以收购其少数股权。此次投资旨在推动AI与区块链的协同创新,例如,开发智能合约驱动的风险管理工具或自动化交易系统。

 

此次投资,是币安首次接受机构投资,也是加密行业最大单笔投资,也是首次以稳定币支付的大额交易,同时,也是中东主权资本首次深度介入加密领域。

 

币安CEO Richard Teng曾担任阿布扎比金融服务管理局(FSRA)首席执行官,主导设计了中东首批加密监管框架。此次合作将整合MGX的政府资源,优化反洗钱(AML)与制裁合规(OFAC)体系,应对欧美监管压力。

 

- PayPal(PYUSD)

  • 接入欧洲主流银行系统

2025年2月25日,PayPal在2月与多家欧洲银行达成协议,允许用户直接在银行账户中持有和兑换PYUSD。德意志银行数字资产负责人Markus Braun评论:“这标志着稳定币正逐步融入传统金融体系。”该合作可能加速稳定币在欧洲的合规化进程。

 

  • 推出PYUSD智能合约开发基金

2025年3月5日,PayPal设立5000万美元基金,资助开发者基于PYUSD构建DeFi应用。首月已支持Uniswap等30个项目,交易量增长200%。PayPal区块链负责人Jose Fernandez称:"要让稳定币像电子邮件一样普及。"但部分开发者质疑其中心化控制机制。

 

  • 与Coinbase深化合作

2025年4月24日,PayPal宣布与Coinbase合作,免除PYUSD交易手续费(零费率)并支持美元直接兑换。

 

全面免除PYUSD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手续费,用户可1:1即时兑换,消除传统稳定币交易的滑点成本。同时支持将加密币提现至PayPal账户免手续费(美国地区已实现)。

 

双方完成底层技术整合,交易处理速度提升至每秒15万笔,确认时间缩短至3秒内,并打通跨境支付通道,实现“零成本实时到账”(如菲律宾至美国的汇款测试耗时仅19秒)。

 

此次合作直接挑战USDT、USDC的市场地位,并加速加密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

 

- Coinshift

  • csUSDL TVL突破1亿美元

csUSDL是一种结合现实世界资产(RWA)与链上收益策略的稳定币。基础资产为Paxos International发行的USDL(受阿布扎比监管的稳定币),通过持有短期美国国债获取合规收益。

 

csUSDL采用ERC-4626标准,用户可将USDL封装为wUSDL后存入金库铸造csUSDL,实现被动收益累积,无需手动操作。自2025年1月推出仅四个月,csUSDL的TVL即突破1亿美元,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收益型稳定币的强烈需求。

 

在收益分拆协议Pendle上,csUSDL的本金代币(PT)和收益代币(YT)策略吸引大量资金,16天内交易额达30万美元,成为平台前三大资产类别。

 

- Synthetix

  • 启动sUSD回购计划

sUSD(Synthetix USD)是Synthetix协议发行的加密币抵押型稳定币。自2018年推出以来,sUSD是加密领域第三长寿的稳定币(仅次于USDT和TUSD),但多次经历脱锚危机。

 

2025年SIP-420提案实施后,个体用户失去折价回购sUSD的动力,叠加SNX价格暴跌(2025年4月跌至0.62美元),导致sUSD供应过剩,价格最低跌至0.66美元。sUSD市值仅约2500万美元,Curve等流动性池深度不足,集中抛售易引发滑点失控。

 

2025年5月17日,Synthetix宣布启动sUSD市场回购计划,设定每日最高回购限额为100万美元,以应对sUSD价格近期下跌至0.93美元的情况。该计划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支持市场力量,旨在恢复与美元的锚定关系。

 

此前,Synthetix已推出多项措施,包括Infinex奖励活动和420 Pool的sUSD质押计划,后者年化收益率达72%,并要求参与者保持10%的sUSD质押比例,这些措施已初步稳定了sUSD价格。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具备投资依据,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务必提高风险意识。



快速链接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广州市番禺区时代E-PRAK A2栋801室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广州博拉森姆科技有限公司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